护航数字消费!网警邀您解锁“3·15”网络安全避坑指南

在万物互联的时代,网购下单、扫码点餐、刷脸支付……数字消费已融入生活点滴。第41个”3·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”到来之际,网警以案说法,带您识破网络消费陷阱,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线!

一、真实案例警示:这些”坑”你踩过吗

1742602846310

 

图片1.jpg
01、“0元购”骗局

某电商平台以”免费领手机”为噱头诱导用户点击链接,实则窃取支付信息,致百余人资金被盗。网警提醒:天上不会掉馅饼,陌生链接勿轻信!

02、“AI换脸”诈骗

骗子利用AI技术伪造客服视频,以”退货赔偿”为由骗取消费者银行卡密码。网警提示:视频通话可要求对方做指定动作验证真伪。

03、“WiFi钓鱼”陷阱

商场公共WiFi暗藏木马程序,用户连网后网购账号遭盗刷。网警支招:公共网络不交易,关闭手机”自动连接WiFi”功能。

二、法律武器:这些法规守护你的数字权益

图片

图片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第十条 :

任何组织、个人不得非法收集、使用、加工、传输他人个人信息,不得非法买卖、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;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、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第四十四条 :

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,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。

三、用自保指南:四招避开网络消费雷区

01、“三查”验证平台资质

查备案号、查企业信用、查用户评价,远离”三无”平台。

02、“两不”原则护隐私

不授权非必要权限,不随意填写身份证号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。

03、“一验”识破虚假交易

付款前核实收款方名称,警惕”个人账户代收””多平台跳转支付”等异常情况。

04、“一键”维权有保障

遇网络诈骗或信息泄露,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前往当地公安机关报案,同时,保存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对方账号等信息,这些都是重要的证据。

图片6.jpg图片7.jpg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